毕业季 |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22届研究生毕业作品
2022-06-25
感谢同学们把美好的青春时光和成长印记留在清华美院,你们在此挥洒青春、砥砺向前,有所收获并不断成长。学位的获取、毕业展的成功举办,既是句点,也将是新征程的起点。艺术的种子已然在你们心灵的土壤中扎根发芽,希望你们能以雕塑艺术传承者、传播者的姿态,立志、勤学、追求、创新,不断发扬清华雕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雕塑系主任 董书兵
作品说明:光,被逐层筛选、重塑,滤掉洋洋洒洒的慵懒与无序。在孤注一掷的坠落中,大地静默地接住逃逸的光,诉说着一则关于滋养、关于秩序、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寓言故事......
作品说明:水作为自然元素,虽无定形,却无处不在,滋养万物。水在东西方文化中皆有着重要的地位,在艺术中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,在《水利万物》系列中结合传统漆艺与雕塑,创作出既有东方传统文化性又有当代性的作品。
作品说明:此次创作来源于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致敬。“发展杂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是袁隆平先生毕生的追求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,他一路披荆斩棘,突破重重难关,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。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,被称之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先生的精神品质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,他光辉而又简朴的一生值得被推崇,更值得去学习,时刻影响着我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恒心与决心。
作品说明:创作灵感来自沙漠中的胡杨枯树,以苍劲有力形体和指向性的线条表达生命力和力量感,象征沙丘的底座和指向性的树枝来表达风沙的严酷环境。犹如风沙中傲然而立的舞者形象,意在表达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。
作品说明:物质的存在空间在个人精神感受中是不稳定的,我们习惯于对当下事物扁平化的认识与感受。作品将个人生活空间压缩变形,形成新的独立空间。
作品说明:时光匆匆,如白驹过隙,我们都由襁褓幼儿走向生命的终点,中间的过程便是人生。人从出生直至逝去都与床在产生着联系,是生活中某一状态的缩影,而我们都是寻常当下的芸芸众生,作品结合人和物的关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。
▼《你好.hello.chao.bonjour......》
作品说明:作品基于“生态”理念产生,用自然科学原理构筑视觉差,把原本大家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,生物生长过程纳入创作范畴。呈现地球生态循环,展示自然与人类的互动, 表达共生愿景。
作品说明:运用数理几何语言的工作方法,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,选择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,以及代表着团结、幸福、平安的,并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“中国结”作为元素符号,在几何载体中对其进行抽象处理。统一科学、技术与艺术,在创作中产生新的碰撞,实现对传统文化形式新的解读。
作品说明:当下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。我的创作在意象审美意趣中结合金属材料的实验与探索,强化雕塑的张力、气韵、节奏、诗性等。期望作品能传达生态危机的紧迫感,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。
作品说明:桃源仙境超脱于凡思,存在于东方意境中,触及心邸。作品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及笔墨手法,延伸拓展为传统绘画以及综合材料的重构与转化,试图构造内心对于桃源景致的当下表达。
作品说明:“紫藤挂云木,花蔓宜阳春。密叶隐歌鸟,香风留美人。”——《紫藤树》李白
作品说明:我的作品借鉴植物的生长方式来进行创作,植物是美的,那通过透明材料创造的异形形态又会使人想到什么?透明材料所体现出的虚幻的背后是什么?我希望用具有张力的视觉形式来探索艺术语言的表达潜力,并揭示材料中隐藏的力量,通过创作引导当下个体生命对自然的感知,以及对生活和当下的思考。
作品说明:与中国古代两位哲学大家孔子和老子"对话",用视觉语言感受智者身处有限世界,如何面对无限心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问道者乎。
作品说明:《蔓绿绒》: 蔓绿绒的依附到共生是一种成长过程,也是生命的寄托。以双人体雕塑作品表达人的情感寄托。《形影共生》: 我力图在作品中展现人与万物间的生命律动,并赞颂生命的活力。
作品说明:“一代词宗”李清照在其诗词中塑造了一位与之内心精神相通的“词中人”,我尝试寻找“词人”与“词中人”之间的精神连接。以视觉的形式呈现易安词中抽象的人物形象,让人们以向内的全新视角审视她的精神世界。
作品说明:略带弧度,如翩翩落叶,汇成河流向远方飘散;根根陶柱,被窑火晕染,如水墨般延展开来。在形式上对古陶瓷碎片的重组是对自我碎片化思维的重构;烧造的不确定性渐渐融解了我固化的思维。
作品说明:《生命之维》: 系列作品通过情景与叙事连接自然生命体之间的关系。主客观并重,真实与想象交汇,旨在寻找生命的温度,诸如壮美、热情、依恋、通灵于雕塑之中。
指导教师:魏小明▼《逐日逐日 —— 一次关于本能的实验》
作品说明:
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?
那只是落日的背影
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
那只是落日的倒影
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
埋没在紫霭的冷烬
——何不回身挥杖
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
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?
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,在明晨
西奔是徒劳,奔回东方吧
追不上了,就撞上!
—— 余光中《夸父》
标签: 雕塑作品
标题:毕业季 |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22届研究生毕业作品
地址:https://www.wenhuadiaosu.com/industry-news/44.html